天山網訊 (通訊員譚冬初報道) 9月15日上午,在七十三團綠豐農業公司第三作業區第一作業點曬場西北面看到,新疆合豐志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2.8億元建設的龍涎珠有機稻米加工及有機農產品研究所正在奠基,這是該團依托當地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將自身的資源轉換成經濟優勢的實際行動,也是七十三團經濟高速增長的秘訣。
近年來,該團以資源換投資、市場換技術、合作換髮展,通過招商引資解決了自身資本、人才、技術上的不足,請企業家來辦工業,把民營企業的人才變成了自己的人才,把民營企業的市場變成了自己的市場,把民營企業的發展變成了自己的發展。2009年以前七十三團沒有一個像樣的工業企業,現在該團已經成功招商引資31家。
自2009年,生在七十三團的裴斌在回到團場後“看中”了四連哈薩克族牧工們種出的有機水稻。裴斌經過實地考察,四連水稻地一直是鹽鹼地,是有機水稻生產的“處女地”,並對四連的鹽鹼灘水稻進行了有機農產品認證。由於是復墾的鹽鹼地,有機農產品證書當年就獲得了成功。經過實地取土化驗,七十三團連還獲得了“中國健康產品產業聯盟”授予的“中國健康產品產業聯盟種植示範基地”。也就是從那年起,裴斌開始了他的有機水稻生產經營之路。目前,全團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達5600餘畝。裴斌說,今天這個有機水稻加工廠奠基,將我們七十三團的有機水稻實現了就地加工的目標。
七十三團作為四師的一個腹心團場,全團耕地只有5萬多畝,人多地少,想在農業上實現跨越式發展,難上加難。但該團站在區域經濟格局中,發揮優勢加快發展,秉承“無中生有、借船下海”理念,堅持“我用即我有”的資源觀,通過在發展思維、發展瓶頸、發展後勁、目標管理、人力資源、資本運作等“六大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使農業從“不能發展”到“快速發展”、“跨越發展”的飛躍,重抓招商引資,以外源經濟帶動全團經濟的大發展,提出“開放立團、工業強團、人才興團、品牌名牌促團、循環經濟富團”的發展思路。圍繞加快團場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這個目標,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建立了金崗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農副產品加工區,通過加工企業的引進實現農產品的保值和增值。
目前該團已有伊犁天陽精粉有限責任公司,伊犁優稷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和伊犁奧都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等疆多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來團投資辦廠,引資金額達3億元。
有了好的龍頭企業,也帶動了基地的規模化發展。過去該團農作物種植品種多達十七八種,多而雜,農產品銷售困難。這兩年,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該團加大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形成了萬畝冬小麥基地、萬畝制種玉米、萬畝水稻、萬畝有機葡萄等四大類主要種植作物,還在荒灘上建起了8個萬畜精養基地,目前,該團地上長出的農作物,極圈裡養的牲畜都實現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農產品規模、檔次明顯提高。而且該團100%的農副產品實現了就地生產、加工、銷售,該團推行“讓少數人多種地,讓部分人進廠務工,讓富餘勞力從事三產”的“退一進二進三”機制,使得集種、養、加、產、供、銷於一體的“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優勢發展格局凸顯,促進了職工增收多元增收的目標。
七十三團所引進的涉農工業,不僅使團場的產業結構得以優化升級,而且拉動了運輸、餐飲等服務行業的發展,使企業更具發展活力。
隨著兵團級工業園區---金崗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的發展壯大,現在團場的餐飲業紅火起來,貨物運輸行業紅火起來了,也有一部分在外打工的待業青年看到團場的發展前景,紛紛返鄉,進入團場招商引資企業當上了管理者或工人,目前招商企業提供固定就業崗位3989個,在促進團場富餘勞動力就業的同時,也拉動了周邊村民的就業。 (原標題:七十三團涉農企業促進團場農產品實現就地“消化”)
- Dec 28 Sun 2014 13:36
七十三團涉農企業促進團場農產品實現就地“消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