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將“眼二手餐飲設備台北睛””還給鑽頭
  西部鑽探“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隨身碟”究竟有多“牛”
  亞融資心網訊(記者宋衛國)2012年6月,蛟龍號在太平洋成功下潛至7062米,讓中國人在遠洋探索中獲得了新的成功。2013年,在中石油西部鑽探工程有限公司,一個號稱“地下蛟龍號”的設備——“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為我國石油鑽探科技譜寫了新的篇章。
  之所以拿“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和蛟龍號作比較,是因為2013年10月7日,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在深度為3240米井下成功打撈並送入了一京站美食套定向井儀器,它所承受的壓力是50兆帕。而今年這套系統的目標是下入深度達到6000米的地層打撈定向井儀器,如果這一目標得以實現,它將承受高達150兆帕的地層壓力。
  目前,好房網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已經獲得了四項國家專利技術,今年還將申報兩項國家發明專利技術。
  奉若珍寶的82釐米
  要想見到“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並不容易,這套系統被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工程有限公司定向井技術服務公司打撈公司奉若珍寶,有專人負責日常保管。工作人員先打開了庫房的大門,再從最裡面的一間房子里的一個柜子里拿出了被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鐵棒錘”,最外面是一層厚厚的泡沫紙,用鐵絲捆綁,第二層是防潮的塑料紙,第三層是帶有防震氣泡的塑料紙。
  這是一個長82釐米,重25公斤的鈦金柱狀體,末端有兩個卡扣,用於抓取和安放定向井儀器,在中部40釐米的柱體內安放了傳動裝置、信號傳輸裝置、定位系統等核心部件。每一次作業完畢後,都會被工作人員擦拭得乾乾凈凈,柱體上可以看到一些“傷痕”,這是地層深處留給它的記憶。
  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工程有限公司定向井技術服務公司打撈公司經理王占珂說,雖然這個儀器的長度只有82釐米,重量只有25公斤,但卻是他這大半輩子最為自豪的發明之一。
  王占珂說,“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改變了儀器打撈和送入的工作方式,極大程度減輕了鑽井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還在全世界的石油鑽井行業中開闢了先河。
  定向井技術起源於20世紀初,到20世紀中期得到飛速發展,目前全國各油田已經普遍推廣應用。王占珂給記者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一口定向井很像字母L的形狀,鑽井隊需要先從地面垂直向下鑽進,定向井段就是L中的那一橫,如何保持這一橫不會變成W呢?鑽井工人就需要在鑽頭上安放一個“眼睛”,這個“眼睛”就是定向井儀器。但在高溫、高壓、情況極端複雜的地下,這個“眼睛”經常會“生病”,甚至會“罷工”,這時就要把“眼睛”從地下取出來,進行“會診”。
  現在的定向井深度在3000米到7000米之間,要想把這個“眼睛”從幾千米的地下取出來,就需要把下入井下的鑽桿一根一根拉出來(即起下鑽),這個活兒既耗時間又耗體力。一口深度為6000米的井進行一次起下鑽可能會需要2至3天的時間,如果一切順利最少也得需要將近兩天的時間。
  有了“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這些都變得非常簡單了,經過實驗證明,使用這套控制系統,對3000米左右的井完成一次“撈眼睛”的過程,只需要四至五個小時。
  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就是要解決這個困擾了全世界鑽井工人幾十年的難題。
  紙上談兵四百天
  1981年就開始在鑽井隊工作的王占珂在鑽井行業幹了30多年,他非常想減少起下鑽的次數,“讓兄弟們少出點力”。
  這種現象引起了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工程有限公司定向井技術服務公司經理鄒和均的註意,2012年年初的一次會議上,鄒和均提出了“撈眼睛”的想法。
  王占珂所在的中國石油西部鑽探工程有限公司定向井技術服務公司打撈公司乾的就是撈東西的活,各種儀器、線纜,甚至是鑽頭掉進幾千米下的井里了,他們就要負責去把這些東西撈回來。
  王占珂最初的想法是從行業信息、內部資料、專業網站上找找資料,看看別人怎麼弄的。這一找,讓他和同事們的心都涼了半截:全世界的鑽井工人都在為這個“眼睛”起下鑽,誰都沒能找到好辦法。
  王占珂又開始給全國各大石油工程科研機構、院校打電話,找找熟人,讓他們給出出主意。這幾天打電話的經歷又讓他有些著急:好幾個科研單位都在研究“撈眼睛”的事,有的甚至還著手實施了。
  王占珂在網上和電話里給打撈經驗非常豐富的四個人講了講這項任務,這個臨時的科研項目組就算成立了。
  大家都有同一個想法,要想弄出世界第一,咱得先“紙上談兵”。
  項目組的人開始根據定向井儀器的大小、尺寸、井型結構、鑽具類型等因素籌劃“撈眼睛”系統的外形。由於大家都不在一起辦公,這個圖紙就得在網絡上飛來飛去,昨天可能還在克拉瑪依市白鹼灘區的辦公樓里,明天可能就飛到了塔克拉瑪乾沙漠腹地,後天可能又飛到了哈薩克斯坦的油田裡。
  從2012年接受任務,到2013年設備樣品組裝成功,這個圖終於在400多天的時間里成形了。
  時間的長度和厚度
  如果時間有長度的話,那三個小時就是王占珂人生當中最長的三個小時;如果時間有厚度的話,王占珂認為2013年時間的厚度是7240米。
  2013年8月5日,王占珂早早地就來到了辦公室,雖然手頭的工作沒處理完,可他卻有些心不在焉。
  這一天,“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的第一批配件就要到齊了。
  為了製造出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設備,打撈公司把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分成了若干個部分,分別委托給不同的廠家進行加工,有的生產外體,有的生產定位系統,有的提供動力傳輸系統……在這些廠家的共同努力下,這一年酷熱的8月,所有配件都匯聚到了打撈公司。
  隨著一批又一批的配件到來,組裝工作也正式提上了日程。幾個非常有經驗的工程師被從一線召集回來,開始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組裝。在一雙雙粗造的大手的操作下,第一套“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誕生了。
  王占珂給鄒和均打了個電話,告訴他首套控制系統的樣品已經組裝完畢,電話那頭也傳來了抑制不住的笑聲。
  2013年9月2日12時,1000多米的電纜繫著82釐米長的“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從鑽桿中放了下去。儀器和電纜在直徑只有127毫米的鑽桿中不斷下降,混著泥漿、各類試劑,向下尋找著出了問題的“眼睛”。
  操作手歸順平小心翼翼地按著幾個開關,屏幕上一串串數字不斷更新著,房間里除了輕微按動開關的聲音,聽不到其它任何聲音。
  1小時10分鐘後,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成功下入深度為1100米的井底,並抓取了定向井儀器。儀器很快就被修好了,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開始了最關鍵的環節:將“眼睛”送還給鑽頭。
  14時35分,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帶著“眼睛”再次進入鑽桿。操作間里再次靜了下來,大家都知道,把“眼睛”撈出來並不難,但是要把“眼睛”再送回去,這可是鑽井史上的第一次。
  2小時40分鐘後,電腦屏幕上多出來了幾組數據,看到這裡,大家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這意味著定向井儀器已經成功放回到了鑽頭上,“眼睛”再次開始工作。
  王占珂說,打撈定向井儀器和安放定向井儀器的過程就有點像從筆帽中把鋼筆拔出的過程,在井下高溫、高壓、複雜的環境中有很多因素制約著作業,在抓取和安放的過程中,都需要再施加一些外力,不然即便把定向井儀器安放到了原位,它也不會工作。
  這次試驗中,“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入井深度為1100米,承受的最大壓力是13.5兆帕,最高溫度是23攝氏度,共耗時三小時。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起下鑽,耗時至少在半天。
  “我今年已經54歲了,乾不了幾年就該退休了,能在退休之前弄出個世界第一,啥時候想起來都挺自豪的。”王占珂說。
  從9月2日第一次試驗到11月7日的60多天里,“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先後四次入井實施作業,入井深度從最初的1100米不斷加深,最深為3240米,溫度和壓力也不斷攀升,最高溫度上升到了80攝氏度,最高壓力達到了50兆帕。
  但王占珂還沒有完全滿足,今年他的目標是能夠讓這套儀器下入到距離地面6000米以下的井底實施作業,這個深度的溫度將會達到150攝氏度,最高壓力將會上升到100多兆帕。
  在看不見、摸不著的地下,這個可以與蛟龍號相媲美的設備能走多遠,這是一個沒有人知道的答案,更是一個所有人都想知道的答案。
  ?
  (編輯:王淵)  (原標題:西部鑽探“定向井儀器打撈送入裝置及控制系統”究竟有多“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ftqjidpsy 的頭像
    jftqjidpsy

    小花

    jftqjidp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